第352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-《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,连续一个多月的大雨,使得扬州气候十分的潮湿,再加上后来几处被水淹没。

    到处都开始发霉变质,而且洗过的衣物根本没办法吹干,体质不佳的人寒暑交加,特别容易得伤寒。

    又因为灾时粮食紧张,部分食物变质以后,还是被清洗后用来煮粥了。

    水淹之地,蚊虫又加倍肆虐,不知不觉间,到处都开始了伤寒、疟疾等瘟疫。

    尽管扬州本地的医师们,在第一时间就已经准确判断出了病症,但因为天气和交通的原因,许多村民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。

    而各处的临时居住点,又人口密集,等到张芝率领的医师抵达扬州的时候,却发现瘟疫已经四处扩散,一发不可收拾了。

    虽然他们带来了大量的医师和药品,奈何大雨磅礴,使得道路泥泞不堪,许多地方都不能及时赶到。

    因此扬州的形势岌岌可危,为了阻止疫情扩散,岑晊狠了狠心,在朝廷答复没来之前,便下令封锁边境。

    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出扬州,违者甚至可以处死。

    要知道这虽然是朝廷抗疫的常规操作,但在没有得到授命之前下令,还是承担着很大的风险。

    岑晊这次也算是铁了心,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疫情从扬州扩散出去,否则他会成为千古罪人。

    幸好,很快荀爽带领的救灾人员和物资就到了,得知岑晊所下的命令,很是赞同。

    荀爽已经得到了皇帝和朝廷的特殊授权,一切与救灾有关的决策,都可以先斩后奏,免得因为消息滞后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。

    他们与扬州的地方官员碰头之后,召开了紧急会议,决定在各个县城设立医疗点。

    所有的病人都集中收治,非但如此,还会将轻重病人分开治疗,其余城外百姓,除了大的集市可以安置之外,剩下的难民都迁入城中。

    将各地的学堂、道观、县衙等设施都辟为安置点或者是医疗点。

    所有的医馆都临时征用,作为病人的中转站和紧急救助站。

    从地方官员到基层官员,都必须动员起来,来到灾情第一线,亲力亲为。

    一旦发现有渎职之人,立刻就地罢免,情况严重者还可以当庭问罪。

    军队主要负责抗洪救灾,运输物资,以及边境上的戒严工作。

    百姓们也动员起来,青壮年帮着出劳役,修筑堤坝,排除低洼地段的积水,帮忙运送粮食和其他物资等等。

    而妇女们则照顾老弱病残,帮着做饭洗衣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
    刚开始疫情来的时候,整个扬州境内都开始慌乱起来,到处谣言四起,人心惶惶。

    毕竟他们这一辈年轻人,都生长于太平时代,没有经历过当年的灾荒岁月。

    遇到事情特别容易张皇无措,但随着朝廷的强力支援,以及老辈人站了出来,开始引导和组织村民们,情况渐渐的安定下来。

    尽管灾情和疫情,仍在迅速发酵,但救灾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。

    中老年人们,对于二十多年前的那场大瘟疫和大洪水,仍然记忆犹新。

    当时国家的条件那么差,要吃的没吃的,要医师没医师,什么也没有,最后不也还是战胜了疫情吗。

    所以说瘟疫这个东西并不是不可击败的,只要人心齐,众志成城,哪怕会死掉一部分人,但剩下的人终会走出灾难。

    但荀爽的任务却不止于扬州,哪怕下达了如此严厉的封锁命令,谁也不敢保证,疫情会不会扩散到邻近的几个州。

    因此他立刻命令徐州、豫州、荆州、福州等地,马上严厉封锁边境,并派医师长驻,随时监控疑似的疫情。

    而地方官员则派人敲锣打鼓,到各村各乡去宣传预防知识。

    这一二十年来,刘志曾经着意在民间普及过卫生常识,因此现在的大汉人民,与二十年前相比,思想觉悟要高得多了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荀爽立刻将扬州的情况上报给朝廷,希望能够先准备一些物资,调到离扬州最近的仓库,随时准备支援。

    这些年来,大汉在每个州都修建了国家储备粮仓,一旦出现灾情,附近的几个州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,进行援助。

    扬州上游的荆州,江州,湘州,楚州等地,也有小面积的洪涝灾害。但与扬州比较起来,所受到的冲击就要小得多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