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八章 冰山一角-《重生东京黄金时代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刚刚和渡边一郎在聊着总会屋的事,这边新井裕就把这几天利用特殊渠道获知的,关于总会屋的资料递了过来。
    作为暴力团里中的一员,明面上关于总会屋的资料很少。
    新井裕所能查到的资料大多是从金融渠道、上市企业情报、商界传闻等领域,收集而来的关于总会屋的种种信息。
    至于黑暗面的情报新井裕接触的不多,不过没关系,这部分资料太田那里会补全。
    然而仅仅是来自于明面上的信息,就已经让新井裕面色严肃。
    “白川会长,总会屋的关系比想象中的还复杂,尤其是金融业他们渗透的太多了。”
    接过新井裕收集的资料,白川枫翻着翻着脸色也认真了不少。
    “总会屋这帮家伙自诩为在‘光与暗的边界游走’,其实在性质上和极道并没有什么两样。
    他们利用企业经营的漏洞或者弱点,常常在股东大会上用这些问题上纲上线,将小问题放大到不可容忍的缺陷。
    而很多家族式经营的社长或许在专业上很内行,但却对经营层面上的矛盾缺乏总体协调和运营能力。
    加上霓虹人好面子,为了尽快结束大会减少麻烦,企业慢慢就妥协于总会屋,上交一笔费用了事。
    说白了总会屋这帮家伙就是以敲诈勒索起家,然后在70年代快速壮大。”
    可以说总会屋之所以能发展壮大和各大企业的纵容不无关系,他们就是攀附着霓虹国民性的弱点而生。
    “因为霓虹人敏感而又容易钻牛角尖的性格,所谓的股东大会更多的是流于形式。
    对于很多企业或者外界来说,如果股东大会能在半小时内结束,那才算是成功。
    为了应付总会屋来找麻烦,以及让股东大会在尽可能的时间内结束。
    很多企业甚至在内部有个叫‘株主总会对策’的部门存在,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研究如何让今年的股东大会快速结束。
    甚至为了避免股东在会上暴起发难,会社每年都会安排大笔人力资源和预算,以针对年度的事件进行反复的预演。”
    这…听到这里白川枫也呆住了。
    白川电器每年也开股东大会啊,但却没有夸张到这种程度。
    以前对于那些有疑问的股东,白川枫也是尽力回答。
    外界对企业经营有疑问,那不很正常嘛?
    后世那些大公司在媒体会、发布会上,遭受外界疑问和刁难的地方还少吗?
    作为企业领导者,必要的公关能力那是基本要求好吗?
    “白川桑,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家都有您这样魄力的。”
    见到他有些不可思议的眼神,新井裕也不着痕迹的拍了记马屁。
    不过他说的也是实话,白川枫身上那独特鲜明的特点是霓虹企业家所不具备的。
    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雷厉风行的做派,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行动派。
    白川枫决定要做什么事,基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决定。
    但是如果换成霓虹的其他企业,估计单单开会讨论就要一个月之久。
    就这到最后都还可能没决定好是否要干这件事,毕竟脱离传统进行所谓的革新,是大多数霓虹人都不愿意轻易尝试的事。
    当然反对的人也可以说白川枫独裁,但是在一次次的成功面前,所有反对者的疑问都显得微不足道。
    甚至“独裁”这种品质,是历代强人,也就是财阀或者家族第一代当主不可或缺的品质。
    那些优柔寡断的人,会让大家无条件的信服他吗?
    领导者必须要有独断的魄力,这也是白川枫身上另外一个不同于霓虹人的特点。
    为了所谓的体面,大多数企业社长巴不得在记者会上,别人不发言才好。
    但是白川枫却不一样,面对记者带着些刁难的提问,他都能笑颜以对。
    质疑、反对都不会让他在记者面前选择退让,责任、担当、魄力让他身周的光芒,更耀眼于其他企业经营者。
    这就是为什么白川枫在听说,霓虹企业进行各种股东大会预演时,会表现的那么惊讶了。
    前世生长的环境不同、认知不同,导致他对股东大会的态度和其他霓虹人完全不同。
    “另外,白川会长您知道为什么霓虹大多数企业的股东大会,都在每年6月份召开吗?”
    “嗯?”白川枫眼中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。
    “除了是因为年中,另外六月份密集的股东大会,也会让总会屋那里手忙脚乱。”
    白川枫眉头一挑,这个解释他倒真是没有料到。
    “一些有关联或者有合作的企业还会事先通气,在日期安排上搞「突然袭击」。
    甚至在以前还出现过几百家上市公司,在同一天召开大会的情形。
    目的就是为了让持有多家公司股票的股东只能出席其中一家,这样就可以分散总会屋的人力与参会资源。
    大会召开后为了尽快结束免得总会屋串场,大致流程就是上台致辞——感谢股东——有没有问题(没有问题)——散会,这样的流程。”
    行吧,小日子为了股东大会都快玩出花来了。
    又是预演,又是突袭,搞得像打仗似的。
    而这一切竟然都是为了躲避总会屋?
    “新井桑,既然各家企业如此讨厌总会屋,难道就没有人做些什么?”
    既然总会屋都是“文斗”,那么这不正是那些大企业擅长的?
    再说了总会屋的存在,毫无疑问是阻碍了霓虹企业的发展,政府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。
    “因为众多会社的反对,总会屋在民间的声誉也很差。
    为此在81年《商法》特地加强了,对收取贿赂、提供利益及不当交易行为的管控。
    这是希望通过法律来斩断,「总会屋」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纠葛。
    82年《商法》再次加强了对利益输送的惩罚力度,从那之后警察及检察机关对总会屋的清扫就在如火如荼中进行。
    当然总会屋等暴力团伙的反抗也日益激烈,…”
    “等等!”白川枫突然出声打断了新井裕的讲解。
    “也就是说从法律上来讲,总会屋的行为已经被定性为违法,并且检察机构也一直在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?”
    “哈伊,确实如此。从81年开始,总会屋内部的组织人员就逐年减少。
    在78年时总会屋规模一度达到8000人,到83年就只剩下了1700人。
    后来随着总会屋手里持有的股票越来越少,到今年总会屋可能只剩下800人不到了。”
    霓虹政府又是不是傻的,总会屋这样的寄生虫,对经济发展明显起到了危害作用。
    所以限制它的发展,让其逐渐消亡,一直是检察机关为此努力的事。
    但是因为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,霓虹只能从法律上对它进行各种约束,就像对付极道一样。
    通过行政力量强制取缔某种组织的事,在霓虹属于非常规手段,也就“赤军”才有过这样的待遇。
    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历史特殊时期,极道内部的某些头领有过从军履历,且后来又隶属于米国的情报组织。
    因为有了雄厚的政治背景,对付极道霓虹政府也有些束手束脚。
    所以只能通过不断的颁布法律,慢性扼杀暴力团伙的生存空间。
    总会屋也是一样的道理,那位名为儿玉的右毅头子,就有相似的背景履历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