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九章营地之事-《农家月色静怡人》
第(2/3)页
晚歌冷静说道:“方才我们已经分析了一遍,他们的布坊最大的毛病就算是布料老旧,布料差,价格贵,伙计懒惰嚣张。”东西本来就已经不好了,请个伙计还那么不得了,货架上的灰都几层厚了也不打扫。再好的东西,别人进来都懒得多看一眼的。
要想生意好,这几个东西都得解决。
“那这个……我们也没干过这个的,最多就是绣花,做衣裳,但你要说染布啊那些我们都不太懂的,能行吗?”这是杜春的担忧。
她们以前就是种田打渔的,要不是宋氿拉一把,教她们的,到现在她们还会是种田打渔,哪能接触到这些。
“染布其实很卤肉一个意思,只要你把染料做好,那一切都会水到渠成。嫂子你放心吧,既然我敢这么说,那必定是有法子的。”晚歌似是胸有成竹,说这话气儿足得都不带虚的。
“当然了我们自己找上门儿肯定是不行,还是得别人帮忙或者是引荐引荐。”
她们是镇上的人,稍微一打听就知道的,是以还不能是她们出面如谈说的,起码得是一个外地人才行。
到时候先让容芸去探探底,后边儿再见机行事。
“不过当务之急是先把布做了,只有好的布料,好看的花色,才有底气去跟人商谈的。别的,都是虚的。”
一听染布那些,杜春她们都是晕的,头都大了。算了算了,反正跟着干就是。
有了方向,做事儿都有头绪些。三个人开始分开干,赵壮负责去准备晚歌要的染桶,晾架那些,而杜春则去买染布要的一些其他东西,晚歌留守看铺子。
难得一个人待铺子里的,突然的清净让她略有些不适。
晚歌现在屋檐下看着已经没大变的院子,想想当初为了盘下这儿她们做了多少准备,凑来凑去,总算把钱凑够了买了下来。
还记得当初刚到时院子里是种满了小菜,而现在是晾满了卤肉,香味儿诱。人。
而且在旁边的角落里还搭了个棚起了两个灶炉,满是回忆。
说起来回忆最多的,还是村里的那个院子,那里是她命运的折点。如此一回忆的,她竟然起了想回去看看的念头。
不过还是得风平浪静了再回去,最好是和宋氿一起回去,那……才有意思?
就是不知道得什么时候了。
“相公,快些回来吧。”晚歌望着天儿,心里惆怅而起。
远在昆山的宋氿还在背着石头,流着汗。
想要在昆山挖出一条连达两城的栈隧,还是全靠人力的,进度可以说是十分缓慢,哪怕他们这儿有那么多人,但昆山之大,之广,且大雨之时出不得工。朝廷的人还没丧心病狂到让你淋着大雨还去整,也算是有些人性。如此下去,想要打通怕是得有个一年半载的。
况且,这大山里头野兽多。初初在山脚,山门口,还没什么。只是随着进度的推移,逐渐的往深里去,加之长久的人为行动,吵到了这里头的动物,给他们带来了危机感。
白日里倒还好,大家一块的人多势众,就是来了也不怕。但晚上就不一样了,那忽远忽近的狼嚎声,听得人有些胆寒害怕。
一声接一声的,就算你知道外头有人巡查的,但听着就是没有安全感,感觉那声音就在耳朵旁边。似乎只要你一睡着,那躲在暗处伺机而动的狼群就会窜出来把他们给撕得粉碎。
第(2/3)页